请先登录

确定取消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聚焦报道

聚焦“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技术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9-08-28 来源:曹慧

联合实验室部分配套设备.jpg

2019年6月4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认定建设首批1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通知》,中国轻工集团下属的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皮院)申报的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名列其中。


 “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对外科技合作创新最高级别平台,以“共建共享、需求导向、能力建设、示范引领”为宗旨,根据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需求,由科技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科学试验平台。旨在通过双方科学家的务实合作,协同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建立产学研融合互动机制,强化需求与推动相结合,以联合实验室为抓手,为推进“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双方致力于将联合实验室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非洲一流的领域合作平台。”联合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中皮院副院长丁志文博士表示,“埃方希望借鉴我国在制鞋、皮革制品及固体废弃物利用方面的研发、检测等经验,提升其在上述领域的研发能力,促进皮革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皮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中,双方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合作,碰到哪些困难,未来有怎样的发展愿景,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丁志文博士,听他来讲述实验室成立背后的故事。



响应国家号召  共建一带一路


如果把全球化看作是连续、持续不断的长期历史过程,那么横跨东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加速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纽带。5年前,秉承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并得到沿线各国热烈响应。5年来,沿线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工业并在一些特定的领域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无疑在其中颇具代表性。


众所周知,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国和倡议延伸区,更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友好邦交国,为了共赢发展,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在多领域和多层次都加大了沟通与联系。埃塞俄比亚是畜牧业大国,畜牧资源居非洲首位,这为本国皮革制造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而与此同时,皮革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长期制约着该国绿色可持续发展。2013年11月25日,在中国副总理刘延东和埃塞俄比亚副总理德梅克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科技部与埃塞俄比亚科技部签署了《关于共建中埃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的谅解备忘录》,中埃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援外项目应运而生,以帮助埃方培养皮革环保领域技术人员,为埃塞制革水平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为目标,该实验室正是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雏形。2018年11月,“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工业国家联合实验室项目”正式通过验收,2019年4月,该实验室被列入中国—埃塞俄比亚皮革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确定建设方案.jpg

确定建设方案


在调研当地皮革行业时,丁志文及其研发团队发现当地企业未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污染问题较为严重。根据埃方的意向和需要,中方基于联合实验室建立了浸灰废液循环利用、铬鞣废液循环利用、含铬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综合废水处理示范工程,实验室的建立为当地制革企业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丁志文告诉记者,实验室的建立完全是基于中皮院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向埃方提供技术工艺和示范设备。通过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同时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举办了包括制革清洁生产技术、污水治理技术、制革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为埃方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人员。项目执行期间,共培训埃塞俄比亚(以下简称埃塞)学员76人次,给他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帮助,提升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同时该项目也为我国皮革工业技术走出去,助力我国皮革、制鞋、皮革化工等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克服重重困难  实现援埃承诺


20多年前,埃塞开始着力发展皮革和皮革产品制造业,并将皮革和皮革产品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其目的是满足国内市场对皮革产品的需求、带动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皮革出口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当地农牧民的收入。虽然在皮革产业规模上得到较大发展,但其制革技术依旧相对落后,绿色制造技术基本还未起步。


2013年,丁志文所在的科技部门接到组建实验室的通知,项目急、时间紧、任务重、经费紧张。从确定建设方案包括浸灰废液循环利用系统,铬鞣废液循环利用系统到综合废水处理系统、皮革废弃物综合利用系统,再到实验室配套设施,整个项目涉及到——报检:与科技部、质检总局、海关总署等部委沟通,出具相关报检证明;报关:整理设备、化料清单,填写并提交相关资料;出关:委托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拟运输设备及化料进行出关检验;装箱:对设备及化料进行装箱,依规完成集装箱贴封处理及资料的存档工作;抵达:协助完成设备运输及接收工作,包括协助埃方完成实验室土建方面工作,在现场加工部分大尺寸设备,设备组装及管道连接,水、电、气配套设施的安装,设备的整体美化、防腐、维护等处理,对室外设备进行加压、注水、加气等作业,对水泵、电机等动力设备进行调试,依据废水水质及固废情况,修正设备运行参数,进行设备联机试运行,防风、防雨、防晒处理。整个实验室的建设流程非常繁琐,需要面面俱到——材料准备齐全,人员配置到位,物料装载完备,对于首次接触该项目的丁志文及其研发团队来说,每一步都走得艰辛而扎实。


设备安装及调试运行.jpg

设备安装及调试运行


由于援助的设备都是根据当地情况定制的独一无二的非定型设备,研发团队需要先在河北省辛集市的自建工厂设计图纸,采购物料找工人加工调试,然后请埃塞的技术人员来参观操作过程,同时编写好英文使用说明书,设备调试完成后打包发到埃塞,落地埃塞本地后再次进行安装与调试,并依据现场条件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个项目完整运行下来差不多花费了2年时间。最让人始料不及及头疼的问题出在设备报关流程上,因为是非定型设备,在报关流程上和定型设备完全不一样,哪一个环节缺项都不符合规则。丁志文告诉记者,在报关的时候才了解到,出口产品是需要生产合格证的。但不是定型设备就没有出厂合格证,没有出厂合格证就得做出厂合格证,而要做出厂合格证必须检测,检测又会涉及到标准,标准还需要开标准审定会,得到大家的同意,同时标准制订好后,还要请海关检测,检测合格之后出证才符合报关要求。另外,因为是援助项目,非赢利,出关前还要找科技部提供援助证明。前前后后花费了近一年时间,牵扯到国家机关、检测部门、企业等24个相关单位,最终设备顺利出关。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蔡嘉宁副司长一行与埃塞俄比亚方面进行座谈.JPG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蔡嘉宁副司长一行与埃塞俄比亚方面进行座谈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蔡嘉宁副司长一行参观中埃联合实验室.JPG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蔡嘉宁副司长一行参观中埃联合实验室


在埃塞当地,设备安装以及调试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是工人的办事效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工厂还会不定期的停水停电,现场多次进行协调;其次,安装时很多配件并不齐全,包括一些管道、弯头、阀门等都需要从国内携带。为了解决配件匮乏问题,中方团队分了3批次带货入境;另外,实验室的运转需要当地提供一个配套的皮革厂,虽然对方也有一个中试工厂,但碍于各种原因,这个工厂并没有正常运行,废水和废弃物就很少,不能达到调试的要求,还需要用罐车到附近的皮革厂拉来废水,期间也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实验室建成后,中方还多次通过邮件指导、现场沟通等多重方式去解决一些难点,帮助埃方把实验室彻底完善。埃塞俄比亚皮革工业发展研究院环境技术理事部主任梅尔沙见证了实验室建立的全过程。“中国皮革工业技术先进,中埃皮革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对提升埃塞皮革生产技术,推动皮革工业的发展起很大作用。”他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实验室设备的安装、调试,到实验室的正常使用,中国专家在40天内就完成了。他们工作非常认真、辛苦,几乎没有休息日。” 依托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中方还多次参加双方科技部主办的中国—埃塞俄比亚科技联委会,汇报项目进展,陪同科技部相关领导参观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获得了双方科技部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携手中非友谊   立足长远规划


中埃皮革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仅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绿色发展的设施,也把绿色发展的技术和理念传递给了他们。


位于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皮革工业发展研究院的实验室内,分析仪器、化学制剂等成套设备一应俱全;在实验室外,中国援助的有关皮革加工的污染物处理设备也正常运转。中埃皮革技术联合实验室成立后,给埃塞当地带来了一系列改变。在这里,当地人可以接受来自中国专家的授课,了解皮革污水处理的知识,帮助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如今,实验室里整齐摆放着压滤机、污水洁净机、三联搅拌罐等设备。“皮革制品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在这些机器面前就不再是‘废料’了。”埃塞皮革业发展研究院环境技术理事会主任泽菲·梅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中埃皮革联合实验室的设立提升了我国皮革行业在非洲的影响力和国际形象,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与更多非洲国家的皮革行业建立了沟通渠道,提升了埃塞制革清洁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埃塞皮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埃塞培养了皮革行业技术人才,提高了埃塞皮革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埃塞招商引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沟通渠道。


中埃皮革工业联合实验室,完全是基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3项技术工艺示范和一项制革废水治理技术,丁志文告诉记者,中方将自有知识产权的“浸灰脱毛废液循环利用技术” “铬鞣废液循环利用技术” “从含铬固废中提取工业用胶原蛋白技术”,在埃塞建成了相关中试规模的示范工程。上述技术在联合实验室的应用获得了埃方高度认可,并在当地制革企业展开推广宣传。


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jpg

部分参加培训的学员


2018年6月,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一行参观考察了中埃皮革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埃方会谈后,双方一致认为中埃皮革技术联合实验室为埃塞皮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将依托联合实验室,将技术辐射到整个非洲制革业。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提高了埃方制革清洁生产技术、污水治理技术等方面的水平;通过开展培训、合作研究、技术转移,促进了埃方皮革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了中方的国际影响力。中埃之间接下来还会在企业管理和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等方面展开合作。中埃双方将会在联合实验室基础上申报项目,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条件进行下一步工作,包括在园区20多家皮革企业内进行推广。下一阶段还将计划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30~50 t的制革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理厂,同时利用中方的科研优势,对埃塞的皮革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对该领域的认识和技术水平。


联合实验室部分配套设备2 - 副本.jpg

联合实验室部分配套设备


“中埃皮革工业国家联合实验室”作为我国科技部首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将进一步助力埃塞提升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及污水治理水平,该实验室的建立还可吸引外来投资,推动埃塞皮革工业的发展,促进埃塞皮革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皮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非洲产品出口欧美没有配额,也不会存在贸易战,急切需要工业产品创汇,而皮革业无疑是相当适合也是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的行业, 中方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能与更多非洲国家的皮革行业建立沟通渠道。

P69行业关注.jpg

【返回】

About leather365.com - 关于皮革和制鞋网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皮革和制鞋网©1997-2018   京ICP备16061808号-4 公安备案:110105005870

技术支持:快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