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登录

确定取消

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资讯中心 > 新闻动态 > 其他

半个世纪投身制革研究 他见证了海宁皮革“无中生有”

发布时间:2018-10-22 来源:

要说起海宁,钱江潮、硖石灯彩和海宁皮革是3张“金名片”,但海宁皮革比起其他两个,却带有一丝传奇色彩。因为,曾经的海宁没有皮革资源,没有皮革制造技术,没有皮革产业人才……但却成了“中国皮革之都”。

海宁皮革是“无中生有”,可要说起它从“无中生有”到“一鸣惊人”,则不得不提曾任海宁制革厂副厂长、总工程师的于义。

50多年从事皮革工艺的研究,科学成果达60项,其中2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获国家银质奖,多项获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今年88岁的于义,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了皮革行业,也为海宁皮革开启了发展的通途。

专家.jpeg

带着科研小组白手起家

一副皮手套打开外贸之门
于义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海宁人,他是江苏南通人。25岁那年,他揣着一份上海水产学院的毕业证书到了浙江,在省轻工业厅任皮革技术员。“1954年,我从上海毕业后,先是分配到了浙江省轻工业厅,3年后就来到了海宁制革厂。”于义回忆说。
问起为何会来到海宁制革厂,于义说是自己主动要求的。当时,中国皮革工业比较落后,上百家硝皮作坊苦撑着制革业,作为皮革资源大国,可以出口的皮革产品却寥寥无几。“那时,从国外进口一副皮手套要花上50美金!”于义认为,自己身为技术员,应该到企业去做技术研发,为中国的皮革工业出一份力。于是,年少气盛的他主动要求去一线,来到了海宁制革厂。
“刚进去的时候,才发现厂里面竟然没有技术人员,我算是头一个。”于是,于义带着科研小组白手起家,小组第一个有名的成果就是铬鞣(即清光)绵羊皮服装手套革。
那是在1958年,北京一家公司拿来了一副国外的羊皮手套,要求制革厂开发同样的皮革。“这副手套不仅涂色均匀,手感也很柔软,工艺算先进的,有不小难度。”但于义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半年多时间里,于义每天都钻在工厂实验室里。最终,通过采用套染等工艺,解决了涂色均匀、柔软度的问题。
很快,这个皮革就被做成保暖手套,出口国外。此事被载入中国皮革发展史,称之为“打开了中国皮革工业第一个成品外贸之门”。

业内率先攻克制革难题

德国专家翘起大拇指点赞

但真正让海宁皮革名声大噪的,还是于义发明出的一项猪皮绒面服装革技术。
以前,国家提倡猪皮来做皮革,但猪皮每个部位厚度不同,因而很难制作完整的皮。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全国的皮革技术专家们都在解决这个难题,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在海宁制革厂,困扰全国的这项难题被于义和同事们攻克下来了。
“当时,难度在于猪臀部组织纤维密集而厚,但腹部组织纤维疏松而薄,加工时容易顾此失彼。”通过一次次实验,于义为首的小组发明了猪裸皮脱水臀部削匀技术,解决了猪皮“部位差”的技术难题。
在这一技术基础上,之后,海宁制革厂又开发了猪皮的绒面服装材料。
正是这一面料让海宁皮革在全国开始扬名。于义记得,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全国众多制革厂都带来了样皮“比拼”。
一名德国专家挑出于义带去的两张猪皮绒面服装革,披在左肩上,右手翘起大拇指称赞说:“好皮,国际水平的好皮!”外国专家的赞誉引起了国家轻工部的重视。
也正是在那个年代,全国猪皮制革新工艺海宁培训班开设,向全国推广于义在猪皮制革工艺方面的成果,来自全国众多制革专家来到海宁学习。
此后,中国皮革服装因此而火爆国际市场,就猪皮绒服装革一项就创下数亿美元的骄人成绩。

赴多国考察学习工艺

退休后创办皮革研究所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交流变得频繁起来。于义也得以走出国门,前往世界多地考察参观先进皮革技术。1979年,于义前往南斯拉夫考察猪皮制革,回来后完成“提高猪皮服装革质量研究”报告,因此还获得轻工部的奖项。1984年,于义前往土耳其考察,回国推广应用羊皮服装革绷板等工艺,增加了得革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虽然海宁制革厂在全国规模不是最大,但技术和质量是全国佼佼者。通过于义等人的努力,海宁皮革的质量堪称全国皮革行业中的排头兵。

1992年,于义退休了。对制革技术的钻研,却始终是他的人生追求。他不仅担任多家公司的技术顾问,还创办了于义皮革研究所,继续发光发热。他曾说:“只有先进的工艺,才能制造出优质的皮革;只有破门而出,才能救活中国皮革!”
2002年,欧盟国家对我国出口的皮革产品强行实施“技术严控”,对产品中可能存在的六价铬、五氯苯酚等含量制订了限制标准。
为此,已退休的于义主动参与“羊皮生态服装皮革开发及工艺研究”课题。最终,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皮革”在大家努力之下诞生,既填补了国内空白,又破除了国际贸易壁垒。“我们即使走向了世界,也不能忘记前方仍然有许多难关。”于义感慨道。

在从事皮革研究的半个多世纪里,于义经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绵羊皮、六十年代猪皮绒、七十年代山羊皮、八十年代牛皮的发展进程,见证了海宁皮革行业的“无中生有”。
如今,他十分欣喜地看到海宁皮革能一直成为中国皮革行业的领军者。“想要持续发展,就要研究开发,运用潮流工艺,将海宁皮革提质创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是要从‘零’开始!”于义说。

【返回】

About leather365.com - 关于皮革和制鞋网 - 联系方法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皮革和制鞋网©1997-2018   京ICP备16061808号-4 公安备案:110105005870

技术支持:快帮云